理想正在打造一条空气悬架的“理链”

品驾   2023-08-05 05:20:04

空气悬架现在已经不是顶级豪车的独占配置。

目前,不少三十万元级国产新能源车也都纷纷配备了空气悬架系统。一方面,这是在电动车没有了内燃机、变速箱的竞争后,另一个可以打造差异化的新赛道。另一方面,新能源车似乎天生更需要空气悬挂一些。底盘升高,可以让新能源车通过性更强,保护底部的电池;底盘降低,又能降低风阻,让车辆的高速续航更优秀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当然,空气悬挂作为一项提升舒适度的配置,更重要的还是能够提升整体的驾乘体验。减少颠簸及不适感,还能提升NVH性能。

理想汽车是目前大批量交付空悬车型的车企之一。据理想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目前配备理想魔毯空气悬架的车型已经累计交付突破20万辆。

在大规模交付空悬车型的同时,理想也正在打造一条国产化的空气悬架供应链——保隆与孔辉这两家中国的空悬供应商,正在逐渐占领市场。

传统供应商,转身慢了一步

有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市场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市场份额的前四名分别是威巴克、孔辉科技、大陆集团与保隆科技。份额分别为44.55%、18.6%、17.25%与13.97%。

而到了2023年过半时,榜单上的前四位发生了一些变化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月-6月,中国市场空气悬架份额榜单的前四名顺序改成了孔辉科技、威巴克、保隆科技与大陆集团。份额分别为39.2%、24.3%、21.3%与9.5%。其中降幅最大的大陆集团,相比去年全年下降了7.75%。

大陆集团作为全球空悬领域的霸主之一,其地位非常稳固。但在中国市场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下降,其实还是因为转身“慢了一步”。

大陆这样的传统供应商,通常只提供“黑盒”模式的产品——即空气悬架的软硬件打包出售,且不可分割。但在这个车企开始做软件、且车辆能够通过OTA的方式不断升级的时代,很显然这种软硬一体的方案已经不再通用。

就拿理想即将进行的一次升级来说。今年8月,理想将正式推送理想魔毯空气悬架2.0。新版本提供“舒适魔毯”和“运动魔毯”两种选择,“舒适魔毯”更侧重舒适性,而“运动魔毯”则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。

从品驾的实际体验来看,在“运动魔毯”模式下,无论是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倾、还是刹车时的点头,都有更好的抑制效果。从数据来,理想提供的测试结果显示,在L7 Max上,当车辆进行加速度为0.4g的制动时,车辆减速过程中的最大俯仰角速度相比舒适魔毯下的运动模式降低30%,稳态俯仰角度减小15%;当以80公里的时速向一侧变更车道时,车辆的最大侧倾角速度降低35%,最大侧倾角度降低20%。

此外,在两种不同模式下,也同样提供“运动、舒适、标准”三种选择,用户可以对空悬进行更加细腻的调节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魔毯空气悬架。

提到魔毯,也不得不说对路面的识别。理想针对中国路况,制定了全地形调校路书,覆盖从城市到高速、柏油路到水泥路等多种路况,并且还考虑到南北方差异,建立了南北两地研发中心,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验证工作。

这样有针对性地调校,以及频繁的OTA升级,是“黑盒模式”下做不到的事。

而另一家供应商威巴克,虽然可以提供软硬分离的方案,但在供应量上却很难跟上目前国产品牌的需求。此前采用威巴克空悬的极氪001也曾因空悬供应问题,影响了交付速度。最终解决办法还是通过在欧洲专门设立两条生产线专供极氪车型,才解决了供应问题。

而理想自L系列诞生后的销量,也是远超市场预期。能达到目前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的水平,对供应链也有着更高要求,因此,与国内供应商合作,成了最好的选择。

不过,也需要直面差距问题。长久以来被外国供应商所垄断的空气悬架,国产供应商该怎么追上?

像“果链”一样,做一条“理链”

苹果对供应链的要求极高。而在打造供应链时,苹果不仅会提供资金,还会从技术、管理等领域全方位出手,去打造符合自己要求的供应商。而一向乐于“学习苹果”的理想,也正在将苹果在供应链上的经验,挪到汽车产业来。

国产空悬需要面临两个问题——质量与产能,理想选择与供应商共同解决难题。理想不仅参与到产线规划与建设工作当中,还从产线设备的选型到开发工艺参数的验证,都与供应商共同决策。而本土供应商的配合度也很高,据理想介绍,为了加快验证速度,本土供应商能够1次投入2套模具,同时验证A、B技术方案,在保障效果的前提下缩短验证周期,大幅提升开发效率。同时,供应商还开放了二级供应商权限,让理想能直接认证二级供应商质量,并愿意将产线智能检测数据共享。

在产能问题上,量产前期,理想的研发、采购、质量团队直接入住保隆与孔辉的产线,甚至是到二级供应商,以解决质量与产能爬坡问题。

事实上,空气悬架供应链的更迭只是一个缩影。自主品牌的崛起与其更多超前化的需求,正在敦促着本土供应商进行一场技术转型与升级。我们不仅是在电动化、智能化领域进行一场“弯道超车”,同时也在更多造车的传统领域上,默默追赶着那些曾经无法撼动的巨头。车企与供应商,需要共同进步。

最新资讯